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死墨是对笔墨的完善么
新浪收藏 2016-1-12 8:39:49 浏览次数:2465
  中国新水墨画院副院长王非近日发文说,“死墨”是一个新画语,不曾出现在水墨里。病笔病墨,如强其病迹,至笔墨于大患之境,则笔墨无情无性、无气无韵,是谓之“死墨”也。 传统病笔病墨作为笔墨“残像”,表面上看,是文化糟粕的对象,实质上是…
 

 中国新水墨画院副院长王非近日发文说,“死墨”是一个新画语,不曾出现在水墨里。病笔病墨,如强其病迹,至笔墨于大患之境,则笔墨无情无性、无气无韵,是谓之“死墨”也。

  传统病笔病墨作为笔墨“残像”,表面上看,是文化糟粕的对象,实质上是历史生活的一部分,它以“非文化”现象自始至终伴随着笔墨的延伸,是一个很难根除的笔墨习惯和人性现状。在传统“大一统”的文化秩序中,笔墨“残像”是大众在教化过程中留给社会的“死的结体”,是普世文化不能周全的死结。

  从某种意义上讲,“死墨”是对笔墨的完善,是一种被历史遗忘而没得到现实认证的“残像”的现代开启。直观上看,“死墨”是一种断裂,实质是对传统的再接续。当然,这种接续不是一而以贯之的延续,而是悠远的、被历史淹没窒息的、生命悲悯的召唤。

  单靠笔墨技法和形式

  只能让观众“走眼”而无法“走心”

  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近日在光明日报发文指出,近代以来,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的进入,挤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汉字、书法中的文化精神不断消减,很多书法工作者丧失了文化传承的兴趣和能力,这是书法传承和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总结历史上书法家成功的经验,有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一是文学修养,二是文字功夫,三是书法艺术,都是文化素养上的要求。书法工作者文化素养不够,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出现偏差,就导致一些作品在内容上不够深刻,缺乏古意,文雅不够,野俗有余。单纯依靠笔墨技法和形式创造只能让观众的欣赏“走眼”而无法“走心”,失去对人们心灵的震动,忽视书法的人文情怀,最终必将改变书法的价值观念。

  “源”上出了问题,“流”必然会受影响。如果书法不再是需要坚守的艺术追求,而单单成为谋生的手段,那么人们对书法的敬畏之心就会散失,浮躁之气就会弥漫,肯定难有精品。另一方面,人民大众才是文艺的源头活水,只有服务大众,贴近人民才能让自己的作品富有内涵和生命力,才能在追求真善美中彰显自己的艺术价值。文化无根,远离生活,书法的发展就难以为继。

(责任编辑:佟雯)

注:此文来自雅昌艺术网,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博林轩书画院的立场,也不代表艺博林轩书画院的价值判断。

 
 
分享到:
下一篇:【2015年度全球艺术市场报告】中国艺术家暂别全球年度艺术家拍卖TOP10榜单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网上画廊所有作品均来自画家本人 艺博林轩书画院(北京)有限公司 © 2006-203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88号  电话:(010)010-6025556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897688993
微信:yibolinxuan  邮箱:897688993@qq.com   京ICP备190390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