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央美艺术投资有限公司主办,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央美艺术中心共同承办的“雕塑中国: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回顾展”于2012年9月1日在北京市朝阳区育慧里3号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开放。
19世纪末“雕塑”一词引入中国以后,从知识学意义上讲,中国现代雕塑已经出现。随之,20世纪20年代,留学归来的“雕塑家”开始了现代雕塑创作,从实践意义上开启了中国现代雕塑之路,一直延展到今天。
在百年中国雕塑的发展过程中,雕塑之于“中国”的价值和意义何在?
民国时期名人肖像乃至纪念碑式雕塑的出现,使雕塑最初担当了塑造城市空间以及建构公共文化空间的作用。新中国建立后,《人民英雄纪念碑》和《首都十大建筑公共雕塑》在“新中国”的建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群雕《农奴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群雕》等则参与了“阶级”、“民族”等概念的完善。改革开放以后,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加速,强调个性的艺术潮流兴起,雕塑家一方面借助个体探索积极推进雕塑本体的发展,一方面参与城市化进程,继续推进雕塑与现实以及历史的密切关系。
在这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央美术学院(及其前身“国立北平艺专”)雕塑专业师生不但在场,是亲证者;并且是“雕塑中国”理念的践行者、倡导者、领路者。在百年雕塑发展过程中,中央美术学院雕塑专业师生留下了大量经典性的作品,并留存了大量具有文献价值的草稿、照片以及文字资料,对20世纪中国现代雕塑的生成与发展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在央美艺术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将中央美术学院雕塑专业建立以来优秀雕塑家的代表作品400余件汇聚一堂。它是中央美术学院雕塑专业自建立以来至今展品数量多、优秀作品最集中、艺术水准最高的雕塑创作回顾展。其中不仅有中国雕塑历史上著名的雕塑界领军人物的代表作品,更有对中央美术学院雕塑教育与创作历史的回顾。
此次“雕塑中国: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回顾展”既是对中央美术学院雕塑专业过去历史的梳理,也期望以此为契机,激发学术界对百年中国雕塑的研究,推动雕塑艺术的传播与收藏,并为社会公众了解、认知当代中国雕塑艺术及中央美术学院雕塑教学与创作提供一个专业、全面的平台。
本次展览由“历史经典”、“传承渐变”、“拓展转型”三个展区及文献展组成:
历史经典
20世纪,中国现代雕塑的表现对象由“神”变成了“人”,后又和“人民”、“领袖”等概念相交织,成为改革开放前中国现代雕塑的主体。风格上,则主要以欧洲古典写实主义雕塑风格和苏联社会现实主义雕塑风格为渊薮,并与民族传统雕塑形式相结合,在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中,中央美术学院的几代雕塑家创作了众多经典作品。这些经典作品之于中国现代史,起到了重要的塑造作用,成为我们阅读该段历史文本不可或缺的“核心词”。
传承渐变
改革开放以来,新一代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家在雕塑这一艺术形式的范围内,注入越来越多的个性化因素,在深入发掘、培养雕塑各种特有“基因”的基础上,在风格、材质、观念等方面均进行了突围,突破了单一化叙事对雕塑这一艺术形式的潜在束缚。在传承基础上进行渐变,使雕塑与多元化的社会潮流更加契合。
拓展转型
在雕塑的核心概念“形体”之上,对文化空间因素的考虑,对“时间”因素的沉迷,以及对诸多因素的深入追究,很大程度上促成了雕塑的当代拓展与转型。基于几代雕塑家的创作积淀,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家积极拓展“雕塑”的外延,丰富“雕塑”的内涵,在以“不立不破”为基点的当代艺术实践中,以多样化的创作营建了当代艺术领域中引人瞩目的视觉景观。
文献展
本次展览除展现优秀雕塑作品外,同时展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及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自建立以来最为珍贵的创作手稿、照片等历史文献资料。
此外,“雕塑中国: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回顾展”展览期间将会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举办系列学术讲座和研讨会。
展览时间:2012年9月-12月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央美艺术投资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 央美艺术中心